抗疫英雄之医生篇:男儿当有凌云志 身筑长城保家园 | |||||
|
|||||
【导读】
本文是华中科技大学协和医院神经外科主治医师朱文德在抗疫一线发回的报道。朱文德医生自2020年2月9日开始在协和医院西院新冠肺炎隔离病房工作,已经快一个月了。
2020年2月8日,正值元宵佳节。新型冠状病毒笼罩下的武汉,封城至今已经两个多星期。正和老婆在家吃午饭之际,我接到科室通知,要求近期需要去一线支援抗疫。正在想着如何让远在重庆老家的父母放心,马上就又接到医院医务处来电——“半个小时后到医院广场上车去西区”。协和医院西院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定点收治医院。此次如此紧急安排,想必此次疫情已经白热化。老婆则利落地去屋里帮我准备换洗衣服,我也赶紧拨通父母电话。挂掉电话,五味杂陈,我努力去想象父母的手足无措和担忧。他们的儿子去年10月才刚刚结束两年国外留学生活回国,已近而立之年总算能安定下来过日子,现在却又要去抗击那不知何时才能结束的肺炎。老婆收拾好行李,催我赶紧出门别误了班车,“这次就便宜你了,回来的时候记得你有一次碗没洗”。
班车到达目的地。分外安静且门禁森严的院区,临时围筑起来的“发热病人专用通道”,被划分为“清洁区”和“隔离区”的住院大楼,每一根汗毛都能够感受到周围的紧张氛围。我们这一批本部抽调的20人被分配到不同病区,与省外支援医务人员组成联队。我被分配到11楼西病区,该病区医务人员由协和医院与黑龙江医疗队共同组成。每两天值班12小时,每次进入隔离病房3~4小时。在老师的带领下,我迅速熟悉了自己的工作及进出隔离病房流程。
我最帅
2月11日凌晨,我第一次值班进隔离病房。“帽子,口罩,鞋套、防护服、口罩......”像心法口诀一般顾自念叨,慢慢换上厚实的整套隔离装备后,我缓缓推开了进入隔离病房的门。隔着两层橡胶手套,依然能够感受到门把手的刺骨,似有死神咄咄逼人的寒气透过冰冷钢铁向外界宣示自己的跋扈。迈着沉重的脚步,来到病房,里面场景熟悉又陌生:走廊异常冷清,空气仿佛凝固。护士站依旧忙碌,仍能听见熟悉的电子呼叫,只是她们裹得严严实实。医生办公室空空荡荡,战友跟我交班仿佛都能听见回音。病房里面的病友都安安静静的躺着,或闭目养神或无聊刷手机,只是都带着口罩。床与床之间的隔帘无一例外隔开彼此,偶尔能听见咳嗽和呼吸机监护仪运行的声音。这次夜班,并没有什么特别的事情发生,病重的基本平稳,只有一名患者需要更换无创呼吸机面罩,除了穿着笨重的防护服,似乎并没有特殊之处。这次疫情兴许也会悄无声息的过去吧。
2月12日下午,我第一次参加抢救。一切发生太快,心外按压、肾上腺素......抢救无效——16:41。他是我昨天更换呼吸机面罩的患者,换完之后还高兴地告诉我,觉得自己感觉好多了,我本以为死神会放他一马。大家都累得气喘吁吁,身上的衣服也湿透了,但还是得要继续工作。我和护士一起给他换了一身衣服,把他双手放在胸前,按照规定在殡仪车来之前将消毒棉球放入口鼻、耳朵等处,白布包裹、消毒。打电话通知他女儿,电话那边的家属听到这个消息就哭了,挂断电话后的“滴滴”声,在病房凝重的空气中,响了许久。自疫情发生以来,我每日关注新增、累计和死亡病例,但今天是第一次亲眼目睹可恶的新冠肺炎又夺走一条活生生的生命。我不知道他女儿会如何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打击,但回想近几天上千的死亡病例,也就意味着今天下午发生的事情在武汉这个悲情的城市里已经连续发生了一千多次!
查看病历
虽然有患者去世,大家心情都十分沉重,但未让这份低落影响到其他患者的救治,反而更加坚定了我们战胜此次疫情的决心。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协和医院西院,“31名危重患者出院”、“新冠肺炎三姐弟全部治愈出院,完成生命的接力”等好消息不断振奋着一线抗疫人员的军心。随着各地开始复工、近期疫情新增病例减少等报道,更加坚定了我们打赢这场战役的信心。
刚开始来支援时,一直不会用微信以至于我在国外两年都没有和我视频的父母,也因为担心而学会了视频聊天,几乎每天都要跟我通话,叮嘱我注意安全。而我也学会了“报喜不报忧”,因为我感受得到他们真的很担忧,为人子女,让父母担忧总是觉得很愧疚。而最近全国其他省市疫情得以控制,湖北疫情下行,明显感受到他们心情比之前轻松不少。
作为有着十年党龄的“老党员”,也很荣幸在祖国和我的第二故乡蒙受如此巨大苦难的时候,能够挺身而出,去实践着自己为祖国和人民赴汤蹈火,勇往直前的誓言。
疫情是战场,更是责任与担当的试炼场,经过这次疫情,我们都会成长很多。逝去的患者,很遗憾没能留住你;不幸感染的同事,愿你们能早日康复;一起奋战的战友,愿你我都能全身而退,来日共游东湖;家中的亲友,我们愿为你们筑起新的长城!
【作者介绍】
朱文德
华中科技大学协和医院神经外科主治医师,医学博士,博士后。
2008年-2016年,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临床医学八年制,在神经外科主任赵洪洋教授指导下取得博士学位。
2016年-2017年,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神经外科工作。
2017年-2019年,美国哈佛医学院附属麻省总医院Neuroendocrine Unit实验室博士后,跟随著名神经内分泌专家Anne Klibanski团队从事垂体瘤相关研究并发表成果。
2020.2.8-至今,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西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隔离病房工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