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心同治 脊髓共赢 助力我国神经外科创新发展——访北京天坛医院赵继宗院士 | |||||
|
|||||
编者按: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一直是我国医疗卫生保障事业的重点。心血管和脑血管疾病发病原因具有同质性,治疗原则也相通。但是,目前在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过程中,存在心、脑血管内外科、介入等分科过细,多科诊疗缺乏沟通,不利于患者的诊治,以及心脑共患疾病的诊治和研究。近年来,赵继宗院士提出打破学科界限,建立脑心共患疾病的同治(脑心同治)新学科,同时加强脑心同治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以推动学科发展。为了解这一理念提出的背景及临床意义,在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神经外科学分会)第18次学术会议召开前夕,本刊记者特意专访了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赵继宗教授,探讨我国神经外科的创新发展前景。
脑心同治理论有基础,建立新学科的必要性 当问及脑心同治理念提出的背景和初衷时,赵继宗院士介绍道,在老龄人口激增的背景下,同时合并心和脑血管病的患者数量及就诊需求急剧增加,鉴于缺血性心和脑血管病的发病原因同质,治疗原则相通,“心脑同源、脑心同治”理念应运而生。近几年,脑心同治越来越受到临床的重视,在脑心同治理论指导下,建立脑心同治现代学科,有利于患者得到更准确、更合理地治疗。 脑心同治理念的提出最终是要让患者受益。赵继宗院士指出,脑心同治使与脑心血管性疾病相关专业的医生一起全面、精准地对患者疾病进行评估与治疗。脑心同治理念临床的意义主要体现在:(1)避免反复检查、重复治疗对患者造成伤害。临床分科过细,给脑心共患疾病患者带来不便,脑血管病患者一般在神经内科、外科治疗,心血管疾病患者心血管内科、外科治疗,专业科室局限于本学科的疾病,忽略了患者可能有心、脑血管疾病共患的情况。例如,患者冠脉狭窄且合并脑血管狭窄,治疗措施相同,如果能对患者进行全身评估和治疗,可避免患者反复治疗或分科治疗可能出现的问题。(2)减少诊治过程并发症的发生率。当患者心、脑血管疾病治疗矛盾时,例如冠脉狭窄合并脑动脉瘤的患者,存在抗凝治疗和止血治疗相悖,如果相关科室的医师联合探讨治疗的顺序,可避免因治疗带来的问题,这对患者来说无疑是获益最大化。(3)脑心同治有益于疾病的预防。因为脑、心疾病有共同的危险因素,无论是一级预防还是二级预防,建立脑心同治新学科可以采取相同的预防措施,治疗效果更为显著和高效。
打破学科壁垒,脑心同治实践初见成效 赵继宗院士介绍称,迄今为止,脑心同治理论指导临床实践已取得初步效果。2019年4月,北京天坛医院建立了脑心共患病联合诊疗中心。作为北京市第一个脑心共患病联合诊疗中心,这里可实现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心内科、心外科、介入科等多学科联合对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进行筛查、诊断和治疗。不仅如此,2019年初,北京安贞医院和北京天坛医院分别作为心血管及脑血管领域的翘楚,联合打造“心脑同治”的医疗平台,整合医疗资源、培养复合人才,打破学科壁垒,强化跨界联同。 赵继宗院士强调,联合诊疗中心组织从门诊到医技的11个科室,实现了多学科诊疗模式。在赵继宗院士的带领下,对需要住院手术或介入心脑血管疾病治疗的患者,每周组织相关科室的专家讨论,提出诊疗方案,采取复合手术的方式,由多临床学科的专家在同一台手术上解决脑血管和/或心脏等复杂血管病变,进行介入和/或手术治疗,避免多次手术、减少患者痛苦、提高治疗效果。
新学科持续发展,培养复合型人才培养是关键 为加强推广脑心同治理论,在赵继宗院士的努力下,神经外科学分会与《中华医学杂志》合作,特别推出了“脑心同治”重点专题刊,并将在本次年会上与参会代表们见面。赵继宗院士希望专题刊的推出能够让更多的神经外科医生参与到脑心同治理论与实践讨论中,并能够联合心内科医生、神经内科医生共同为实现脑心同治新学科建设助力。 推出创新性学科的建立及科室的融合对科研非常有利,但是其发展壮大仍然任重而道远。赵继宗院士坦言,这需要经过长时间临床学科的整合及磨合期,以及新型学科人才的培养。因此,赵继宗院士认为,应建立一支高素质、专业性强调、善于求索的临床及科研技术力量,有机整合相关领域中的临床与科研工作。同时需要加强脑心同治复合型人才培养,以推动学科发展。
呼吁关注“脑心同治,脊髓共赢”,投入“脑计划”研究 神经外科学分会已成功举办17次学术年会,今年的主题定为“脑心同治,脊髓共赢” ,年会对于脑心同治和脊柱脊髓的关注不言而喻。“每年一次的学术交流大会是神经外科医生很好的学术交流平台。当前,我国神经外科发展水平与国际基本同步,有些领域甚至领先国际水平,如神经外科在脑认知的研究方面。但是颅脑损伤和神经干细胞研究等领域还需要加强。另一方面,提高我国脊柱脊髓的规范化诊疗水平一直是我们不容懈怠的任务。”赵继宗院士 说。“神经外科在脊柱脊髓领域有独特的优势,我国神经外科医生要不断提高这一领域的基础和诊疗水平。”赵继宗院士指出,近几年通过神经外科学分会脊柱脊髓疾病学组专家的共同努力,如定期召开全国脊柱脊髓年会,启动中国神经脊柱百县市扶持项目,基层医院脊柱脊髓规范化诊治水平得到较大提高。 今年年会除了脑心同治和脊柱脊髓,“脑研究计划”相关脑认知、脑机接口等研究话题也占据重要地位,赵继宗院士一直非常重视神经外科医生在“脑计划”中的重要角色。在国家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脑科学与类脑研究”的推动下,我国神经外科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赵继宗院士认为,脑科学研究工作不仅是基础科学工作者的事,也是临床医师的工作。作为神经性疾病诊治主力——神经外科医师需要积极思考并结合所在医院的学科优势以及前期的经验积累,着眼神经外科临床选定脑研究方向,主动出击,与基础研究领域的专家协作,参与脑科学计划。具体而言,神经外科医生应关注脑认知和神经环路的研究,需要积极主动联系神经科学基础研究及计算机研究领域的专家,利用临床的优势, 不断将科研成果转化,最终让患者获益,为人类造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