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武汉协和医院赵洪洋:回首科室新冠感染事件 如何走出至暗时刻 如何投身抗疫
发布日期:2020-06-24 10:58 来源:神外前沿 点击次数:

 


神外前沿讯,2020年年初,武汉新冠疫情爆发初期,媒体爆出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以下简称:武汉协和医院)神经外科医护人员集体感染新冠病毒的消息,引发了国内外社会各界的强烈关注。


武汉协和医院神经外科由此意外地处在了疫情风暴眼位置,并跌入了科室历史上的“至暗时刻”。


科室如何快速“自救”并走出“至暗时刻”?如何开足马力投身到抗击新冠疫情的战役中?在这期间对全国抗疫工作做出了哪些贡献,总结了哪些值得借鉴的经验?当时感染新冠病毒的医护人员,现在是什么样的康复状态?


近期,武汉协和医院神经外科主任赵洪洋教授通过远程视频通话,接受了神外前沿新媒体的访问,对上述问题进行了回应。


以下是对话实录:
神外前沿:科室在新冠疫情爆发初期,新闻媒体报道有医护感染事件,引起社会广泛关注,请问此事的前因后果是什么?
赵洪洋:
我们科室在疫情初期经历了至暗时刻,多名医护人员被感染新冠病毒。对此我们最早做了上报,而且政府和钟南山院士也是根据我们的上报,做出了新冠病毒会人传人的结论。


尽管医务人员感染不是好事情,但我们争取尽快进行了核酸检测,如果按部就班,我们在1月18日还做不了检测,医院领导经过多方努力才获得了检测试剂盒。我们由此争取到了医务人员最早的核酸检测时间。当时医务人员有发烧的、有肺部毛玻璃样病变的,因为当时无法检测和确诊,所以大部分还在社会上正常活动。这样的状态越久,被传染的人可能就会越多。


正是因为我们经过努力及时检测,并将结果上报政府和专家,所以国家第一时间得出了人传人的结论,才有可能对武汉进行“封城”。如果不是我们提前几天的上报,那武汉“封城”时间可能还要延迟,造成的疫情可能就会更加严重。而且,我科感染医护人员也会因为不能及时确诊而耽误治疗,后果将不堪设想。


我们科室当时确实是经历了至暗时刻,有这么多医务人员倒下了,可我们神经外科病房还躺着150多位病人,在这种情况下,科室没有倒下,其中党员团员发挥了特别突出的作用。我们应急成立了六个工作小组,领导科室走出了至暗时刻,并且在以后的工作中越战越强。为了感谢全国神经外科同道对我们的关心和担心,我科在1月27日发布了《告全国神经外科同行书》,告之我们已走出困境,并投入到火热的抗疫战场。


我们科室在疫情前是华中科技大学科室民主集中制管理示范单位,有着良好的科室管理制度和管理经验,有这个基础在,我们才能在极端困难条件下,战胜困难,在抗疫斗争中取得巨大成绩,再创辉煌。


神外前沿:在抗击疫情期间,科室还在开展专科手术?
赵洪洋:
我们在疫情期间收治危重症、疑似病例并开展手术,手术量在湖北省是最多的科室。疫情下的神经外科手术常需要二级或三级防护,这大大增加了手术难度,对手术者的体力也提出了较高要求。但这些都难不倒我们,这期间,我们甚至完成了许多高难度手术。这也说明了我们走出了最困难的时期,并且在发挥越来越积极的作用。


在抗击新冠疫情期间,我们还成功救治了海南援鄂医疗队一位突发颅内动脉瘤破裂的队员,当时这位队员动脉瘤破裂导致了脑出血,时刻有生命危险。我们还参与抢救了另外一位广西援鄂队员。


神外前沿:经验总结和学术工作有哪些?
赵洪洋:
在正面与病毒交锋的同时,科室邀请了感染科、呼吸科、急诊科、放射影像科对那例感染多位医护人员的病案进行分析研究,没有发现有违医疗常规的行为。但患者感染医务人员的事例确实发生了,这说明过去制定的这些常规已不适合新冠肺这种特殊传染性疾病,必须与时俱进制定出新的防控流程和策略,以避免本科和全国其他医务人员出现新的感染。


科室总结了自己成功的防控经验,写成了首篇《神经外科面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应急流程管理及防控策略》,并在中华医学会网站和中华神经外科杂志上发表,为全国广大同行提供了防护参考,以保证神经外科的诊疗工作正常进行。


另外,我们在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的指导下,正在进行疫情期间神经外科防控和手术操作指南的撰写工作。目前处在《中华医学杂志》的审稿流程之中。另外也在国际知名杂志《Neurosurgery》在线发表文章3篇,《JNS》1篇,《J of Neurology》1篇,《BMJ》预印1篇。


科室在疫情期间还总结出二级和三级防护手术的经验。在利用显微镜、内镜、复合手术室做了大量二、三级手术后,,我们还是非常期待有外视镜的显微镜,因为穿着防护服时操作显微镜还是有一定的困难。


另外,我们发现正压头罩的使用,对显微镜操作的影响不大。这些也是我们的科室同事和武汉同道独创的一些方法。


我们也在各种线上会议上和全国神外同道交流经验,在疫情期间如何更好的使用显微镜,穿戴哪些设备,包括如何选择合适的护目镜、如何护目镜除雾,另外如何减少显微镜操作时的污染等,这些我们都在疫情期间总结了一些方法。我们建议疫情期间的手术尽量使用微创手术,尽量使用内镜技术。能用介入的,不用开颅。


神外前沿:当时感染的几位医护人员,目前恢复情况?
赵洪洋:
现在大部分医护人员已经恢复上岗,但是还有四五位医护人员,也曾经试着上岗,但目前还是身体比较虚弱,留有一些肺部纤维化、心肌缺血等后遗症,还需要康复。目前医院以及社会热心人士也提供了各种康复支持。我也期待他们早日康复,并且他们也有很强愿意能尽早回到工作岗位。


神外前沿:目前科室的手术量和门急诊量,已经恢复正常了吗?
赵洪洋:
我们科室是比较早复工复产的科室,其实我们科室和别的科室不一样,在疫情期间,我们没有停过一天的工作,也没有停过一天收治急重症患者的工作,因为我们一直在工作中。复工复产只是说我们开始接收平诊患者。目前复工复产率和去年同期相比,基本上达到了95%的程度。


神外前沿:国内疫情如北京地区,还有反弹,请问对神外同仁,有何建议?
赵洪洋:
疫情期间,神经外科防控和手术操作指南撰写时,当时我们还在想发表时会不会过时,现在看来还是有很大的参考价值。它对指导神经外科防控新冠病毒肺炎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这个指南是在中华医学会神外分会指导下完成的,参与者还包括当时很多援鄂医疗队的神经外科专家,共计40余位专家参与了指南的讨论和修改。期望很快能发表。


指南涉及神经外科门诊接诊流程应该怎么做,入院病人如何从缓冲区过渡到普通病房,病区防控如何分成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手术中如何处理有明确诊断的急诊手术和未有明确诊断的急诊手术、病房消毒、防护服穿戴等这些细节,以及不同级别疫情应该如何采取防控措施,我们在指南中都有详尽阐述。


这个指南希望早日出版,因为可以说这是用我们神经外科医护人员辛勤的汗水甚至是沉重的代价总结出来的经验。这对在北京新发疫情工作中的神经外科医护人员,还是很有借鉴价值的。




受访专家简介

 

赵洪洋 二级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神经外科主任,伽玛刀治疗中心主任,外科副主任,留德医学博士,德国萨尔州立大学客座带薪教授。博士后流动站指导老师。湖北省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主任委员,湖北省第一届神经外科医师协会主任委员,湖北省神经电生理协会名誉会长,湖北省脑血管病防治协会副会长、湖北省医疗保健专家,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三次获得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一次获得湖北省卫生厅科技进步一等奖。发明专利:脑室外引流及颅内压监测仪。主编专著四部,译著一部,参编专著十五部。发表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论文100余篇。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