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英雄之医生篇:急诊科的抗疫生活
发布日期:2020-03-28 00:00 来源:湖北脑血管 点击次数:

[导读]

易东晔,武汉协和医院神经外科。2020年2月申请到急诊科支援。这篇文章是他在急诊科抗疫期间的记录,当时的急诊科需要做新冠肺炎的排查工作,工作量大。易东晔医生没有退缩,在抗疫一线辛勤地工作。目前他的两个宝宝已顺利地降临在这个崭新的春天。


2020年大年初二,交接完科里的班,本应该是坐在火车上返回远隔千里的老家的日子,但只能默默的回到家中,把家里收拾了一番,也算是新年新气象了。给老婆打了个电话报了声平安,老婆也没多说什么,只是告诉我肚子里的两个小家伙一切都好,并叮嘱我给他们取名字。本来思绪万千,但此刻我只想要他们母子平安。我知道现在有很多同事、战友在第一时间已经奔赴一线,包括神经外科的主任、许多教授以及护士,他们在守护着包括我在内的千千万万个家,他们是英雄,他们同样也是某个家的一份子,他们同样希望能和自己的家人欢度春节,同样希望一家人幸福安康,但疫情面前,他们义无反顾,投身于这场不知道结果的战役中。我的内心告诉我,我会加入他们的。


2020年2月中,第一轮支援基本已接近尾声,疫情正处于攻坚阶段,我常规地跟老婆视频报平安,只是她吓了一跳,因为我自己剃了光头,她打趣的说:“你好丑”。我说“孩子们听了会不高兴的”。她知道我已经做好了准备,迎接前往一线的通知,第二天,果然就接到了医院的通知,告诉我去支援急诊科。急诊科是多么熟悉的地方,只不过现在应该是另一番景象了,虽然心里早已做好了准备,但是说不紧张,那是骗人的。再次反复看了几遍防护服的穿脱视频,确保自己记住了每一个步骤。前往急诊科的第一天,正好赶上急诊留观室消毒后开放,一波又一波的病人收治,我和同组的战友们一刻没停歇,询问着病情,开着检查,同时也要安抚病人和家属的情绪,午饭也顾不上吃。即使再苦,我们也只十分明白,最苦的始终是病人。

 

2020年2月18日,夜班,一如往常的收治着新的病人,给病人做着新冠肺炎的排查工作。一位脑出血的老婆婆来到了我们留观室,陪她一同而来的是她同样年迈的老伴。我们先给她做了基本的处理,可能是年纪大了,也可能是带着口罩,我跟老爷子解释了一遍患者的病情,他似乎没听清楚,又反复的询问了我两遍,我还是耐心的再次给他做着解释,同时把新冠肺炎的检查单开给了他,让他带着老伴去做检查。穿防护服最让人难受的可能就是五感都降低了一个档次,我得凑到显示屏面前才能看清屏幕上的字。当老人家检查完后,把CT及报告单拿到我面前,报告上写着:“双肺散在下叶散在片状磨玻璃影,考虑感染性病变”。其实在急诊已经见怪不怪了,每天都有许多新冠疑似病人来到急诊。我告诉老爷子他老伴可能合并有新冠肺炎,并告诉他需要做后续的核酸检测确诊,以便得到更好的治疗,同时他自己也需要隔离。他只是默默的点点头,然后打了一个电话,我不知道他打给的是谁,但我猜一定是自己的子女。老爷子的语气很平稳,他说:“医生说可能有新冠肺炎”,“不用担心,我也要隔离了”,“我们会好的,你也要保护好自己”。疫情面前让我感受到了相濡以沫。

 

2020年2月23日,白班,这是我转到急诊外科的第一个班。急诊外科的工作相对急诊内科来说稍微简洁一些,毕竟自己是外科出身,干起事来也得心应手一些。快到中午的时候一位父亲抱着一位小女孩来到诊室,告知我们小孩在家磕到了后脑勺。作为神经外科的大夫,这样的急诊已经是家常便饭了。我检查了一下小女孩的伤口,虽然口子不大,但是已经贯穿了帽状腱膜,需要缝针,同时需要做个头部CT排查一下颅内的情况。我告诉他因为就两针,所以没有必要打麻药了。家属很配合,我在做准备工作的时候,他就一个劲的哄着小女孩,给小女孩调手机视屏,我在缝针的时候他就一直抱着小女孩给她制动,同时嘴里还是不停的再说着哄小女孩开心的话。但小女孩还是一个劲的哭,缝完针,小女孩戴的口罩已经完全湿了。我告诉他最好再拿个干净的口罩给小女孩带上,医院不安全。他没说别的把自己的口罩摘了下来给小女孩带上了。我说你自己怎么办,他说:“没事,丫头安全了就行”。我只能给了他一包纱布,让他捂住口鼻赶紧离开医院。疫情面前让我体会到父爱如山。

 

在急诊支援接近一个月了,每天都在上演着不一样的故事,但都会回到一个家字。我深刻的体会到疫情面前,每一个人都在做着努力,无论是医生也好,病人也罢,都在为抗击疫情默默努力着。别人谢谢我们,我们也同样谢谢大家,在疫情到来的时候没有逃避,而是选择患难与共。我只希望自己能尽一份力,为每一个病人换得平安,为每一个小家换得团圆。我是一个医生,但我也是一个平凡人,我希望孩子出生那天能陪在老婆身边,跟她说一声“辛苦了”。我希望在这个不平凡的一年出生的孩子,今后也能记住这段历史,肩上也能扛起这份守卫祖国这个大家的责任。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